找到相关内容6853篇,用时19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称因明三因说的探讨

    建立的论理依据介绍出来。跟着把"三因说"作个评鉴,指出"不可得因"建立的贡献、"三类因"分类的失误、"否定比量唯依不可得因"的错谬。最后则尝试把"三类因"修订为"四类因",把"三因说"修订为"四因说",...结论:故Q  这便是有效的了。我们只知肯定前项,必然地肯定后项,而不必问P是什幺,Q是什幺,更不必穷究"P"这变元可分多少品类。同理,我们亦可否定后项而必然地否定前项,如:  大前提:如P则Q  小前提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1438241.html
  • 自性因

    ,之所以立不可得因,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未见到而否认客观存在,也就是说,不要因为自己未见到某事实就加以否定。在《正理滴点论》中,法称论师没有给下定义,只是举了个例子,“於某所立宗之差别中,无有瓶,谓...论式之所立法不存在,或论式安立所遮法不存在(主语,立宗得是一否定判断时)。它的定义藏传里有,“对一已了知论式宗法成立的敌论者,此论式安立所遮法之义是隐蔽事的不可得因”。“隐蔽事”就是指对于认识主体说来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4038608.html
  • “中道”入“重玄”

    成玄英对“玄”的理解,保持了《老子》第一章的原义,承认“玄”是对道所具有的两重属性的描述,即从“无”和“有”的统一上去理解道的微妙而幽深的作用。但他增加了般若佛学双边否定思维的内容,将“玄”概括为既不执著“有”,又不执著“无”,不落有无二边的中道原则,即把“非有非无,而无而有,有无不定”(同上)称之为“玄”,这种观点,既有老庄贵无思想的痕迹,又具般若中道思维的色彩。老庄是重视否定思维的,老子讲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2255558.html
  • 略论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

    密多名,不见行、不见不行。何以故?舍利子,菩萨自性空,菩萨名空。”这就是说,以般若这种智慧认识事物时,既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,又否定了事物的假名,因为前者是当体即空·,后者是虚幻不实的假名。这种“无分别”观念,不仅在否定世俗之人对事物的分别认识,也否定小乘佛教的一些理论。般若的这种“无分别”思想在《维摩诘经》中表现为文殊菩萨的“不二”法门。如世间和出世间,在一般人或小乘佛教看来就是二,但若认识到了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5960581.html
  • 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

    後歸宿,自是超理性或神秘主義的;但在這之前,它有很多思考是理性的,尤其是可通過「無自性空」一義理來理解。這種義理有幾種表現形式如雙邊否定、空空、即非的詭辭。本文的目的,是要探就般若思想的這種空義及這些表現...邏輯躍至“彼岸”。他又強調般若波羅蜜多與否定的、非理性的表現形式密切關連。[7]抗塞則說『心經』違背矛盾律的邏輯原理[8];又說『金剛經』直接訴諸一種精神的直覺,拋離邏輯的規律。[9]這些學者的說法,表面...

    吳汝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441094.html
  •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——以《中论·观去来品》为中心

    进行了分析,并指出了许多关于佛学运动观研究的错误观点。吴汝钧教授在《龙树的思想》中,有“对运动与变化的否定”一文,认为龙树大师以否定性的辩证思维方法,否定了“运动”的真实性。杨惠南教授的《龙树与中观...许多学者对中观学派运动观的研究作出了有意义的工作,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,也存在一些对中观学派运动观的错误看法,今列其大概如下:  1 否定主义。  2 否定之否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865186.html
  • 龙树的破因果关系--《中论》第一品的逻辑解析

    这些论证中, 他生动地运用了两难 (dilemma) 与四句(catuskoti) 否定的逻辑形式。对於逻辑形式的运用,是龙树哲学的特色;《中论》便很富於这种色彩。现代中观学学者鲁滨逊 (R.H....ananartha)、不来 (anagama)、不出(anirgama)等所谓「八不」的列举之中。「八不」即八种否定 (eight negations),从否定中显出中道,因此这首偈颂也被称为「八不中道」。  「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3338263.html
  • 《唯識二頌》序

      佛教界流傳這樣一句話:“講有容易講空難”。其意是說講唯識容易講中觀難。這句話不無道理。這句話是從人們接受的難易來分的,不是從理論體系講的。以《中論》爲代表的空宗是徹底否定的理論,它不僅否定客觀物質世界,也否定人們的主觀世界,即使被佛教視爲神聖的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緣、佛、涅槃等,它都否定。不僅一般人難以接受,即使佛教徒也難以接受,認爲這種徹底否定的理論可能威脅到佛教的生存。在這種背景下産生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541548.html
  • 《活佛说佛》——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

    ,法重法脉传承  下卷 佛教理论框架导读  引子 否定否定否定否定否定否定  第一章 佛教的三级目标体系  第一节人天善果是人类和天类的最佳生存状态  第二节破除三界烦恼,获得我法二无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5258954.html
  • 空与佛性

    、不异、不去、不来八个项目来阐释空,也就是说空只能以否定一切内容的方式来说明。佛性的内容虽然也可以用不生不灭、无形无相等的特徽来形容,但佛性同时又是常存的、逼在的。我们可以简单归纳说,空是全然采取否定、遮诠的路线,空既不是存在的,也下是非存在的,落在有、无两端都不行;而佛性除了像空一样的否定描述外,也采取肯定的进路,肯定佛性的真实、常恒存在,佛性既是超越遍在的,也内在于一切众生之中,是众生成佛的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4765471.html